本報記者 諸葛亞寒《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29日12版)
  在北京大學行色匆匆的校園中,想要抓出一個“顏值高”的學霸男神並不難。如果再附加一個“雙胞胎”的條件,那苑氏兄弟走紅網絡就不難理解了。
  從中學時代兩個一百六七十斤的小胖子到如今有著模特身材的勵志男神,這對被稱為“北大最帥雙胞胎”的兄弟倆在外形逆襲的背後還有著羡煞旁人的牛人經歷:成績平平變身北大學霸,拿獎學金、當院系學生會主席、修經濟學雙學位……
  媒體曝光和網絡走紅讓兄弟倆收穫了贊譽,但也毫不例外地帶來了質疑。儘管依然在網絡上向成長期的同齡人傳遞著青春正能量,但兄弟倆已然選擇將人生的“舞臺”從鎂光燈下轉換到生活當中——做最普通的90後在校大學生。
   另外“二分之一”會是你成長路上的矯正器
  小時候的兄弟倆除了“雙胞胎”身份稍顯不同外,並沒有更多的優點。
  弟弟苑子豪記得,剛念小學一年級的兄弟倆十分淘氣,是老師眼裡的“手榴彈”和“炸葯”。因此,當領導來校檢查時,老師毫不猶豫地把哥倆都“趕”到學前班去玩“找房子”的游戲。
  不僅如此,兄弟倆還是“分量”十足的小胖子。中學最胖的時候,哥哥有170斤,弟弟有160斤。用苑子豪的話來說,他們胖得連臉都是立體的,側臉和正臉一樣大;每每坐下來,肚子就像千層餅一樣,摞出好幾層。
  直到高中,兩人獨自在外念書,不知不覺地就瘦了下來。每兩周放假回家一次,兄弟倆總能驚奇地發現又掉了幾斤肉。
  從小學曾被“退學”一級到升入初中成為班長和優秀生,從初進高中的年級100多名到雙雙考入北大,很多人好奇,怎樣的父母能教育出這樣一對“上進”的雙胞胎?
  “從小學開始,我和弟弟的學習就完全是自理的狀態。”在哥哥苑子文的記憶中,兄弟倆每天放學回到家,無論是先看電視還是先玩電腦,爸媽從來不管。“因為他們相信我們一定會按時按量地完成學習任務,就像相信我們一定愛吃炸雞腿和玩游戲一樣自然。”
  父母選擇了讓他們獨自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問題。他們的“放縱”源自一套獨特的理論——註重培養孩子的上進心,真正教會他們發自內心地去熱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要做就要儘力做到最好。“這教會了我堅強、謙虛和勤奮,在之後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發揮了作用。”子文說。
  在這樣“放縱”的狀態下,雙胞胎的“優勢”顯得格外重要——不僅互相支持彼此,還在明裡暗裡較勁。
  高三下學期,兄弟倆的學習成績跟商量好似地一起下滑。於是,他們開始默契地各自鉚著勁兒學習。哥哥考了第一就會指責弟弟:“你看你這科,是不是有些僥幸的成分,我覺得你還可以再提高。”而當弟弟考了第一,就會“先從語文說起……”,由此開始逐科批評哥哥。
  在離高考最近的日子里,兩人用這種“說教”的方式“打壓”彼此。而當成績好轉時,他們又會努力把持因為考得不錯而稍有興奮的狀態,相互提醒“不驕不餒,謙虛謹慎”。
  在子豪眼裡,這種“較勁”就是雙胞胎的優勢:另外“二分之一”會是你成長路上的矯正器,在精神方面給你最重要的陪伴,“每個人都要學會去接受這個世界上給你力量的人,這種陪伴和支持、輸入與輸出的過程更為重要。”
  高考結束那晚,兄弟倆聊了很久。
  弟弟問哥哥:“如果一人考上了北大,另一人沒考上怎麼辦?”
  哥哥沉默,沒有回答。
  但他們心裡都知道,那將是最令他們難堪的結果,遠比都沒考上要艱難得多。
   苦,從來都不是白吃的
  臨近高考的一個月,弟弟連續幾次都沒有考好。這時候,哥哥與生俱來的、盡一切努力幫助弟弟的使命感便爆發了。
  那時的子豪,每晚都要堅持晚睡半個小時,困的時候就站起來靠著牆背書,或是一遍一遍去廁所洗臉。哥哥子文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當自己側臉想看看弟弟在乾什麼時,那個英氣逼人的男孩在書桌前因為太累打起了瞌睡、疊起了雙下巴、臉上也長了不少痘。驚醒後,兄弟倆的目光對視,弟弟那種負疚、恐懼和逃避的眼神讓哥哥心疼不已。
  子文曾在書中寫道:高考前,每次看到子豪被成績打擊得備受折磨,我比誰都痛心。總覺得命運對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的人不公平,讓他努力和優秀了那麼久,卻在最關鍵的時候迅速敗落。
  其實,哥哥心裡曾經無數次出現一個邪惡又無可奈何的聲音:我替他去高考,我們有相同的面孔,無論冒著什麼風險,我都願意嘗試。
  幸運的是,兩人最終同時考入北大:哥哥子文以674分考入社會學系,弟弟子豪以683分考入國際關係學院。“我們用行動證實了一句話:苦,從來都不是白吃的。”子豪說。
  大學已過三年,兄弟倆分別當了班長、成了主席、拿了獎學金、修了雙學位……看似幾乎沒有挫折的他們卻實實在在經歷了不少“坎兒”。
  哥哥子文自認為是一個獃板的人,做事總喜歡遵循自己一套奇怪的理論。大學期間的他,面對很多機會有時進,有時退。做決定前,他會反反覆復掂量好久,即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都要考慮清楚付出和回報比,以此得出做與不做的決定。
  大一剛入學,面對幾百家社團,口才差、上課永遠坐最後一排、小組討論總是默默無言的子文選擇了進入學校電視臺。通過不斷背稿子、錄節目,子文慢慢在鏡頭前變得自信和侃侃而談,他還藉著主播身份嘗試主持了學校各類活動:“我知道自己的不足,靜下來思考自己適合什麼,有方向性的選擇很重要。”
  進入大學後的“失落”,弟弟子豪也感同身受,並且曾經產生過退學的念頭:學校里全是強人,他們英語好到你覺得自己是外國人,他們數學好到你想把彼此的腦袋換一下,他們會做社團、會交際、成績好還樣樣在行……
  但子豪也沒有放棄,同是獅子座的他在“爭強好勝”地努力著,拿出高中時攻剋數學的勁兒去剋服——每個學期用兩個筆記本和4個錯題本,把最厭煩的數學從平淡的100分努力提高到高考時的150分滿分。
  最終,他也一樣拿了獎學金,憑著認真做到班長和學生會主席,還跟著哥哥創業,從大二開始經濟獨立、出書、上電視。
  “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只要用一顆平常心去思考,想明白了就低頭努力。”
  面對質疑,最重要的是修煉內心
  當雙胞胎兄弟倆的逆襲照片和勵志經歷被媒體曝光後,他們在網絡上迅速躥紅。但在收穫不少粉絲認可和支持的同時,質疑和非議也隨之而來。
  面對質疑,子豪曾經有些接受不了。但慢慢的,他發現“好心態”很重要:“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也千萬不要祈求所有人喜歡你,面對各種各樣的聲音,有意義的建議和批評,哪怕是質疑和非議,就可以去改正,但如果是無意義的言語,也不要被打倒。”
  在子文看來,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頻繁地出現在公共視野下並不是他們的任務和目標。
  “明星藝人肯定要享受那個舞臺,那是職業所帶來的。而我們不是這樣的身份,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享受屬於我們的大學生活。”子豪說。
  面對外界的評價,兄弟倆非常清楚自己的內心,和以往21年的默契相同,他們保持著同樣的聲音:每個人在漫長的人生中會遇到看似意外的驚喜,但重要的是,過程中收穫的褒獎、關註、質疑或者非議都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們會一步步讓自己更加強大。
  對於“北大最帥雙胞胎”稱號,兄弟倆心裡並不認同。哥哥子文表示,不僅“自知”並不是長得最帥的,並且也越來越發現一張照片、一條新聞會慢慢被別人忘記,只有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心,才能讓別人認可你,持久地喜歡你。
  子文說,他從來不為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或不是一個普通人而煩惱,也不會因為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不普通的人感到焦慮,不管是否普通,他們都有最簡單的生活、夢想和情懷。  (原標題:“北大最帥雙胞胎”的好運從何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33hjms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