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恢復高考成為無數人命運的轉折;今天,這一改革同樣牽動人心。但高考改革只是開始,教育改革還有更多難關待闖。從高考到中考、從高校到中小學、從考試到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才能真正改變更多人命運的轍痕。
  高考改革的靴子,終於落了下來。9月4日上午,教育部公佈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上世紀80年代參加過高考的人感嘆,“教育改革的大幕開啟,一代人的命運就此改變”!承載著一代人的歷史記憶,承載著30多年來中國青年的青春夢想,高考改革怎麼不讓人內心激蕩。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恢復高考的情節讓無數人憶往思來。新東方學校的創始人之一徐小平在跑步機上看到該劇,恢復高考第二年考上大學的他,直看得“熱淚滾滾,汗水混著淚水浸濕了T恤衫”。而不知道,多年以後的“徐小平們”回望這個秋高氣爽的上午,是不是也會淚下沾襟?
  “分數”打破“成分” 570萬人“擠高考”
  1977年,在鄧小平親自過問和佈置下,關閉10年之久的高考大門終於重新打開。這是一場考試,更是許多人的人生分叉口,“分數”打破“成分”,有人從工人變成了大學生,改變了一生的職業和人生軌跡;下鄉的知識分子在看不到頭的農作負重里抓住高考的機遇重回城市……
  儘管那一年的高考錄取比例為29:1,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570萬考生,只有27.3萬人被錄取。但高考大門的開啟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重新拿起書本,加入到求學大軍中去,高考讓他們擁有了改變人生的機會。
  從3+X到大綜合 高考改革從未止步
  中國社會的改革車輪從未停止,高考的改革亦是如此。
  1985年針對傳統高考命題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教育部引入標準化考試,並於當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英語重回高考考場。同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工作。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並軌,學費年增長幅度達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範專業也實行了收費上學,標志著招生並軌改革的落幕。
  1999 年 5 月,教育部宣佈將大幅度擴大該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並且在今後幾年將繼續擴大。自此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一個空前發展時期。同時上大學也不再是免費的午餐,而是必須交納一筆可觀的費用。城鄉收入的差距與學費的門檻成為輿論焦點。
  1999年後,擴招後的大學生比例迅速擴張,而大學生質量備受輿論質疑。
  1999年同樣面臨挑戰的還有考試科目的變革,這一年,廣東省率先實施了“3+X”高考科目改革試驗方案;2000年後,廣東省“3+X”改革科目進一步調整為“3+綜合能力測試+X”。在“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呼聲下,從1977年恢復高考開始實行的文理分科制度面臨“大綜合”的分歧。
  高考在每年的高度聚焦下,也體現著它人性化的改革嘗試,2001年,高考取消年齡婚姻限制。2003年,高考時間由每年酷暑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
  召開三次會議 習近平親自審議
  對於今天這個“熱乎乎”的《改革意見》,習近平和各個中央領導可沒少費心思。
  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自成立以來的第四次會議,這次會議審議了一個方案和兩個意見,其中一個意見就是《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我們可以看看歷次深改組會議都審議哪些內容。第三次會議,審議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第二次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第一次會議則是建章立制,審議通過了深改組運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細則。可以說,會在深改組會議上審議討論的方案,都是關係著國家發展的大計,而且是必須強力推動實施改革的內容。僅僅過了11天,8月29日,習近平又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這一方案。以如此高規格的會議和如此高的頻率來討論和審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足以說明習近平對於這個實施意見的重視程度。
  系統性改革 突破“頭疼醫頭”
  要更好地瞭解這一次高考改革,還需要放在更大的視野中去看。
  教育改革是一項“軟改革”,對這一改革的呼喚與討論,這麼多年來可說從未停止。作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棋子,高考改革雖然在不斷地進行“修補”——3+X的考試改革、自主招生的“北約”“華約”,但卻因被視為“沒有突破”“沒有實效”而備受詬病。
  而另一方面,現行高考招生制度弊端也在不斷顯現。比如,北大清華農村學生的比重不斷下降;比如,安徽毛坦廠中學的送考盛況;比如,遼寧揭開高考體育加分重重黑幕,等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革,固然能緩解一時之憂,但長遠看來卻難免“蚍蜉撼大樹”之感。
  高考仍是保證公平“最不壞”的制度
  我們也要看到,對於高考改革,一個共識是:在目前看來,高考制度仍然是保證公平“最不壞”的制度,高考改革只能在現有的制度基礎上改。而此次改革讓人期待,一個重要的原因正在於,它是一個系統性的方案,是“全過程的改革”。
  有論者言,高考制度包括兩部分:考試制度和錄取制度。其實,這個“流程圖”還可以劃得更細一些。首先,有招生計劃;然後,是考試形式;接下來,是招生錄取;貫穿的,是監督管理。
  對於學生、教師和家長,能看到的部分是考試和招錄;但對於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另兩個環節同樣重要。當前的改革方案,在這四個方面都有涉及,形成了一種配套感——雖然在某些環節仍顯得有些疲弱,如對突破集中錄取制的探索。
  公平,是根本也是改革的初心
  ●招生計劃改革,讓寒門多出貴子。
  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完善中小學招生辦法破解擇校難題。這三點,目前老百姓最關心。從根本上看,這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讓寒門多出貴子,讓野百合也有春天。
  ●考試形式改革,讓個性充分彰顯。
  此次改革確定了上海市、浙江省兩個試點。兩地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數外,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這無疑能促進學生“學有所長”。另外,“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今年內出台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也就是說,評價一名學生,不僅僅註重“考三天”,還要“看三年”。
  ●錄取機制改革,公平是根本出發點。
  首先是,一直備受詬病的高考加分進一步減少。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想通過找人、作弊等方式加分的童鞋,可以省點心了。
  另外就是,自主招生也要改,時間從高考前放到了高考後。而且,考生需要參加高考,分數得達標。而且,規範並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並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嚴管自主招生,無疑也是為了減少其中貓膩。
  希望此次系統性的高考改革方案,能夠激起一池春水,推動更多的細化方案和意見出台。畢竟,讓考生舒心,讓老師放心,讓家長省心,是中國教育改革永遠不變的初心。
  本組稿件據人民日報、新華社等  (原標題:高考改革能否再次改變一代人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33hjms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